這棟住宅位于朝陽區,地處京順路中央別墅區核心,四周道路系統作為交通樞紐可謂四通八達,都市幻彩與庭院幽閑皆可在這里瞬息轉換。
其內在的空間布置,以大面寬、小進深的方式實現住宅的生態化特征,視野進入內庭院又豁然開朗。周邊延用集中布置的布局方式,連通內部結構,同時也讓室內空間采光的均好性和冬季保暖效果得到保證。
該項目的業主崇尚性情、喜好自然。也許是見慣了商海浮華,也許是住膩了都市豪宅,業主對日本宅院的質樸和自然有著獨到的理解。于是邀請到了擁有多年創造侘寂空間經驗的MJD團隊操刀,打造一個絕對寧靜、隔絕城市喧囂的靜謐空間
回廊▲
門廳▲
庭院的中心有一棵紅豆杉,從住宅的任何房間都能看到這棵樹。當人們從幽玄的室內向外眺望庭院景觀時,四合院式的天井在陽光、自然與四季的潤澤下,讓人心中由外而內的愉悅。連廊的設計、中間地帶的展開和門窗與庭院的關系體現了室內外的密切聯系,和諧統一而具有極簡宋式美學建筑的傳統和精髓。
門廳外▲
這座住宅對原有中式房屋進行的改造翻新,整體布局多處改動,拆掉的二樓戶外陽臺讓整個建筑體量看上去整齊有力,同時加建的連廊讓原有的建筑緊密圍合,和諧相生而出的則是一個充滿禪宗文化和中國水墨畫意境的庭院。
住宅大面院墻是用火燒木打造的,這是一種傳統的日式材料,顯示了日本設計對屋主的影響。
門廳內▲
門廳處設有清潔臺,進出門都能將臟污留在外面,保證室內和身心的干凈整潔。這個區域洗手臺的位置,總能讓人記得入戶前清靜身心。
由院門步入連廊至室內,光線在連廊頂部木隔柵的調控下,由明漸暗過渡到瞳孔適應室內幽玄的氛圍。在晚上,燈光則是戶外到連廊再到室內,逐漸從昏暗到敞亮的過渡。空間的關懷不僅僅體現在“實物”的細節處,很多時候也體現在光、水、風和季節里。
一層 客廳▲
質樸的材料和對細節的把控,是優雅與簡約達到平衡的關鍵。源于自然的色調與材質,讓客餐廳整體的氛圍摩登而舒適。值得一提的是,從廚房和客廳設置的窗戶向外望去,邊界感的火燒木院墻和景觀乍于眼前
客廳室外景觀▲
一層 餐廳▲
一樓是主要功能區,其中餐廳、廚房、客廳、茶室、父母房休閑區面朝庭院。而位于西北部的父母房,及處于建筑內部東南方的下沉式浴室,這些房間窗外的庭院也都設有景觀
茶室▲
簡素、靜寂的茶室,一處壁龕、一懸掛軸、一敬插花、半席地爐,四面皆“墻”,一無裝飾。院中的自然光從格扇透過和紙進入室內,光線與樹影半明半掩,幽寂的心態便由此生出來了。
備茶間及泡池區▲
空間石材鋪貼到頂的墻面與側窗外的景觀連通起來,給人一種在大自然中沐浴的愜意感覺,完美引入了日式泡湯文化。
父母房▲
父母房,屋頂與墻面的側窗相連,整個空間都被日本橡木包裹起來,溫暖而平靜。父母房的起居室與戶外景觀以移門做分割,內外空間形成連續不間斷的視界。
雅致的半開放式空間與一系列設計簡約的現代家具相結合,為老人增添了些許結構性的聚集感。
父母房衛生間▲
長輩的空間使用多以安全便捷的性能為主,父母衛生間的干濕分離區、扶手、防滑等,皆以人為中心
一層 公共衛生間▲
二層 公區▲
二樓設有挑空連接餐廳的公區、主臥室、兒童房和佛龕。從主臥室、公區、兒童房都可以大范圍地看到院內的樹。當你移步陽臺、窗邊,可以俯瞰整個庭院景觀。
主臥起居室▲
區別于傳統的是,金屬隔扇取代了木隔扇,覆蓋的透明玻璃將室外光影映入。如此一來,不僅保留了極簡宋式美學中內外空間連續不間斷的氤氳視界,同時也讓整體空間更為簡約、透徹。
女主人衣帽間▲
房子是用來生活和居住的,因此在金屬隔扇勾勒出的簡潔臥室輪廓之下,所能感受到的也全是將自然景觀與簡約日式融為一體的睡眠環境。
主臥衛生間▲
主臥衛生間設在建筑的東北向,以透明拉門區分干濕功能區,兼具簡潔與美觀性。 除了生活日常的細節設計,一張長凳,一扇大窗戶,將自然光影引進,景色印在其中,將心靈撫平。
男孩房▲
男孩房與日式和雅之美相比,充滿少年感。對于年紀尚淺的人來說,音樂、時尚、游戲可能才是生活重點。因此,在空間的設計上,為室內留有更多采光通風的空間以及將居住娛樂空間區分開來顯得更為重要。
男孩房衛生間▲
男孩房與父母房的設計理念相承一脈,干凈簡約。
佛堂▲
佛龕的三重進深光線自然過渡,讓佛龕的布置成了具有神圣距離的一副端景,在視覺上也更彰顯出儀式感和內向性。
地下一層 公區▲
地下一層公區是寬敞的活動健身區,并通過天花板天井的方式將自然光線納入其中。秉承「少即是多」,嵌入木飾面的隱藏式房門,視覺上顯 得更為開闊,也讓整個空間的整齊度和整潔度獲得了最大化。